院況簡介
1949年,伴隨著新中國的誕生,中國科學院成立。
作為國家在科學技術方面的最高學術機構和全國自然科學與高新技術的綜合研究與發展中心,建院以來,中國科學院時刻牢記使命,與科學共進,與祖國同行,以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為己任,人才輩出,碩果累累,為我國科技進步、經濟社會發展和國家安全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貢獻。/ 更多簡介 +
院領導集體
創新單元
科技獎勵
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亮點工作/ 更多
學部組織
工作動態/ 更多
中國科學院學部
中國科學院院部
語音播報
7日,記者從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獲悉,該院日前在《自然·通訊》雜志在線發表重要成果:成功構建全球首個染色體級別的高質量山蒼子基因組圖譜,并基于此揭示樟科物種進化及其精油合成的分子機制。
山蒼子是我國南方家喻戶曉的一種香樹。2016年10月,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亞林所研究團隊啟動了山蒼子基因組測序項目,經過3年多努力完成項目,獲得了大小為1.37G、片段重疊群N50為607.34Kb的基因組。通過Hi-C技術,他們進一步將基因組錨定到24條染色體上,錨定率94.56%,獲得質量優良的山蒼子基因組圖譜。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水稻研究所研究員錢前評價:“目前,對樟科植物果實精油及精油主要成分單萜化合物的生物合成機理尚不清楚,制約了樟科植物精準育種。林科院汪陽東團隊選擇樟科果實精油含量最豐富的物種——山蒼子為研究對象,構建了山蒼子全基因組圖譜,并結合樟科20屬47代表種低蓋度基因組測序數據和16屬23代表種混合組織及花苞轉錄組測序數據,揭示了單萜合酶基因家族在樟科中的演化,有效促進了樟科植物單萜化合物多樣性和特異性,對揭示樟科植物的生物學特性、指導樟科遺傳育種研究特別是加速分子育種進程具有指導作用。”
據悉,中國林科院亞林所副研究員陳益存、博士趙耘霄、助理研究員高暝,比利時根特大學博士后李臻,華南農業大學博士王潔雨,清華大學博士劉可為是論文共同第一作者;中國林科院亞林所研究員汪陽東、臺灣成功大學教授蔡文杰、福建農林大學教授劉仲健、根特大學教授Yves為共同通訊作者。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 1996 - 中國科學院 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02857號 京公網安備110402500047號
聯系我們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號 郵編:100864